3-27親子陪伴,你做對了嗎?








影劇新聞 記者(小方報導 /圖:公關)
近年來,許多親子餐廳、親子館如雨後春筍般開設,不少家長趨之若鶩,其中有些親子據點甚至一位難求,這顯示現代父母越來越重視親子間的互動與陪伴,但事實是否真是這樣?親子關係是否有因為家長花更多時間陪伴而變得更好了呢?兒盟自101年起陸續在不同縣市裡開辦了親子館,期待透過提供一個舒適友善的互動空間來鼓勵家長多陪伴孩子,而在服務的過程中,我們觀察到每個照顧者陪伴孩子的方式不盡相同,為了更瞭解照顧者陪伴孩子的品質,以及陪伴期間的教養情形,兒福聯盟於27日至216日間,派訪員至親子據點觀察照顧者的陪伴行為。這次調查共進行了6個工作天的觀察,採取在每個整點時記錄全場照顧者的陪伴行為,此外,當兒童發生特殊狀況時,則記錄照顧者採取的回應方式。每處親子據點觀察兩次,每次觀察都是全天,並間隔一週進行。




   在整理並統計了1,411筆照顧者的陪伴行為紀錄之後發現,約有四成(40.5%)的陪伴屬於「積極參與型」,這類的照顧者在陪伴孩子遊戲的過程中,都能積極地引導孩子、與孩子一起進行遊戲。但約二成八(28.3%)是屬於「旁觀型」陪伴,照顧者只是在一旁看著孩子遊戲,並沒有和孩子互動另外有三成一(31.1%)屬於「分心型」的陪伴,這類的照顧者多在做些自己的事,注意力並沒有放在孩子身上。
進一步分析「分心型」的照顧者為了甚麼事情分心,觀察中發現,這其中約有七成的照顧者都是因為使用3C產品所致,包括:四成四(44.2%)的照顧者只顧著滑手機、有四分之一(25.3%)則是在拍小孩或自拍,非因使用3C而分心的行為(跟其他人聊天、獨自玩玩具或閉目養神等)占比相對較少。陳麗如執行長強調,現在父母平時忙於工作,常常會擔心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,但我們相信陪伴的質比量更重要。即使是花時間陪伴孩子,若只是「旁觀型」或「分心型」的陪伴,對促進親子關係恐怕沒太大幫助,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若能把握機會多與孩子互動,並給予適切的回應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,那麼陪伴才是「真正的」陪伴,也才能對於促進親子關係有實質的助益。
 陪伴孩子遊戲的過程中,孩子難免會出現某些狀況,家長是否能趁機發揮教養功能,這也反映出陪伴的品質。這次的調查發現,孩子在親子據點活動時,最常發生的狀況是「不收拾玩具」(67%),其次是「在活動空間奔跑衝撞」(12.8%),再來是「跌倒哭鬧」(8%)、「發生同儕衝突哭鬧」(6%),衝突原因譬如搶玩具、發生碰撞或打人等,「破壞場地的道具或玩具」(3.1%)以及「遊戲時間結束孩子不想回家」(3.1%)。兒盟進一步觀察在孩子們出現這些行為狀況時,照顧者的反應大致可以分「安撫引導型」、「忽略放任型」或「代勞型」等三類。「安撫引導型」的家長在孩子發生狀況時能及時發現,並對應當下狀況回應子女的需求。譬如受傷、受挫難過時給予安慰及協助,或是把握機會教育,循循善誘孩子。從調查的數據看起來,許多善用親子據點的照顧者是值得肯定的,因為在下列四種情況下,都有超過半數的照顧者會使用安撫引導的方式來回應孩子,包括孩子發生同儕衝突哭鬧(90.5%)、孩子因跌倒而哭鬧(89.3%)、孩子破壞道具或玩具(72.7%)、遊戲時間結束孩子不想回家(63.6%)。這些照顧者能夠以安撫引導的回應方式來處理孩子的狀況,除了有助於孩子學習情緒表達與紓解外,孩子才能在家長的引導下慢慢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行為規範,這也是近年來,越來越多人所提出的品格教育。
而「忽略放任型」的回應方式最常發生在孩子在活動空間奔跑衝撞的情況,高達六成(57.8%)的照顧者對孩子的奔跑衝撞淡然處之,此外,也有約三分之一的照顧者對於孩子不收拾玩具(34.3%),以及破壞公用玩具或道具(27.3%)情況視若無睹。照顧者之所以會採取忽略放任的方式回應,有可能是因為抱持著孩子還小不懂事,所以「跑一下吵一下」沒關係的心態,但是陳麗如執行長提醒,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,如果家長沒有把握機會從一開始就引導孩子學習適切的行為規範,當孩子越大、行為模式也建立後,家長才想修正孩子的壞習慣,到時恐怕得花更多力氣了。兒盟建議家長既然花了時間陪伴孩子,當然就要能適時發揮教養功能,這樣也能提升陪伴的效益。
雖說放任的回應方式可能會教養出無禮的孩子,但照顧者過度涉入、甚至「代勞」,則可能養出未來的「媽寶」。從調查裡發現「代勞型」的回應方式,最常出現在孩子不收拾玩具的情況,照顧者有約四成五(44.1%)的回應策略是幫孩子收拾。這類的照顧者有意識到使用公共設施的禮儀,應給予正面肯定,但長久下來孩子可能會失去學習自我負責的機會。陳麗如執行長進一步表示,曾經有人說品格力才是未來的競爭力,而近幾年隨著大環境的轉變,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斷被提起,學齡前孩子正處在品格力養成的起點,父母最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機會教育,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品格力。
  記者會現場邀請到【那對夫妻】NicoKim 分享螢光幕後的親子陪伴小撇步以及最注重的品格力。Kim說:我認為孩子最重要的品格力是「分享」,可能妮妮在這個年齡不太懂得,所以我們經常會帶她去參加一些課程或是朋友的聚餐,萬一發生她不分享或是生氣的行為,我們不會當下制止她,畢竟孩子還是需要一點面子,我們會先用講的,透過每次的觀察,就發現孩子每次的溝通後,就可以一點一點的進步,但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正,我們會用這種引導的方式跟妮妮溝通,慢慢學習分享。Nico表示,我覺得是「同理心」品格,像之前妮妮感冒的時候,爸爸幫他拍背,可能拍了15分鐘,爸爸有點累、手很酸,我就會跟妮妮說:你看爸爸這樣幫你拍背很辛苦,妮妮就會自發性的表示也要幫爸爸按摩,其實我們最注重的就是孩子有那個心,能夠同理別人的感受。
  現場也邀請到兒盟托育組姚秀慧主任為孩子的教養問題解惑,他表示,現在少子化的趨勢,造成親子陪伴有兩種情況,一種就是完全的代勞,替孩子解決問題,不讓孩子有練習的機會,但孩子到幼兒園去才發現,不太會與人相處,因為遇到了困難很多都是由父母幫忙解決,所以建議家長,要能夠去了解、觀察孩子的困境,不要急著替孩子處理,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,強化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。第二種就是父母在一旁拍照、划手機等分心的行為,事實上親子的陪伴是需要談話、有互動的,讓孩子感覺到家長是有一起參與的,在有需要時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忙,孩子需要心的陪伴,不是只有人在。

「陪伴三要」打造孩子好品格
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環境,而父母的陪伴方式對孩子的品格養成有很大影響,因此兒福聯盟鼓勵家長們提升親子陪伴的品質,妥適地回應、教養孩子,這可從下列「三要」做起,如果有更多教養的問題也歡迎撥打兒盟的「爸媽call-in教養專線」()或下載「教養處方簽http://ppt.cc/N5hIv 」。
      要互動陪伴:親子時間彼此互動多多益善。
      要機會教育:莫放空,常注意孩子狀況,適時回應給予引導。
      要培養品格力:勿過度保護或代勞,藉由生活中發生的情境給予機會教育,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同理心與責任感。

4/1兒盟兒童節親子園遊會,邀請親子一起輕鬆玩品格
為了讓父母或家人陪伴學齡前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品格力,兒盟將在41()兒童節連假的第一天,於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噴水池西側廣場舉辦勇闖模FUN兒童節親子園遊會,現場以「品格教育」為主題,並有特別為六歲以下學齡前孩童設計了各種寓教於樂的闖關遊戲,從做家事培養責任感一起玩傳球遊戲」讓孩子樂於分享,以及體驗行動不便教導孩子更有同理心,讓父母孩子與森林島上有禮貌的動物們,一起在生活中培養品格習慣並身體力行。現場還有超人氣的卡通夥伴巧虎和琪琪,以及如果兒童劇團跟孩子們同樂。歡迎家長們關掉電視、放下手機,一起陪伴孩子前來享受歡樂親子時光。詳細訊息請洽兒盟官網與粉絲頁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3-9恐怖喜劇電影《救殭清道夫》 林明禎扮女殭屍現身東區影城

12-9 亮哲寫真書預購 背部全裸讓師妹張東晴直呼:「受不了!」

6-20炎亞綸稱讚郭雪芙是心目中第一名女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