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-15開啟國際食農創業新篇章 好食好事引進MIT Beyond Food Bootcamp
![]() |
在每天睡不到3小時的情況下,學員們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並超越自己的極限,透過MIT教授、業師、評審們的專業指導,匯聚創新能量並落實成實際計畫 (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).jpg |
![]() |
本次MIT率領世界級講師、業師、優秀校友共16位前來,包含生技、網絡、創業、市場調研,及新創企業組織發展、創新策略管理和技術等跨領域的專業講師 (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).jpg |
隨著「跨界與創新」的思維在各個產業蔓延,新創事業的觸角在「 科技」的融入下,已翻轉了包括金融、製造業…等, 甚至法律服務等的產業生態。而「食」與「農」 這個尚未被觸及的領域,已然成為最被關注的下一塊創新與創業的處 女地。
以美國新創企業Blue apron為例, 一家以線上販售新鮮食材搭配菜單遞送到家庭的服務公司,2012 年成立後短短五年的時間,年營業額即逼近8億美金。 其成功關鍵主要就是憑藉商業創新與科技結合,創造簡單、有趣、 具成就感的消費者價值。
台灣的「美食與農業技術」素來底蘊深厚,是否能與「創新與科技」 之間擦出火花?好食好事基金會, 一個以推動食農創新創業的年輕團隊,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, 引進全球著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英文校名簡稱MIT) 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(Bootcamp),並在9月10日至9月 15日在新竹北埔舉辦,而今(15日)進行最終成果發表會, 預料催生出許多食農創業的新想法。
![]() |
好食好事為青年食農創業家打開新視野 替產業界尋找新動能(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).jpg |
新竹縣政府為使在地農創能與國際接軌, 進而落實科技與農業創新發展施政方針, 特別重視此次與好食好事基金會合作機會。邀請好食好事基金會至新 竹舉辦,希望透過舒適且靜雅的環境,讓參與學員們能心無旁鶩的盡 情激盪創意的火花。
![]() |
好食好事基金會透過這一連串的食農創新創業的推廣計畫,點燃台灣各界對食農想像的熱情,讓未來新創事業朝向透明,健康,永續的三大目標前進(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).jpg |
![]() |
結合產、官、學菁英領袖 拓展食農與科技產業新視野結合產、官、學菁英領袖 拓展食農與科技產業新視野.jpg |
![]() |
為讓生產與消費資訊更透明,讓產品設計與選擇更健康,並讓環境與商業生態更永續,好食好事基金會運用跨界想法與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同舉辦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,讓學員們透過講師們的專業訓練課程及分組團隊合作進行學習(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).jpg |
好食好事基金會今年初也挖掘台灣食農新創議題, 深入報導台灣食農創業的在地故事,並結合電視節目傳播動人故事, 翻轉台灣對食農創業的新觀念。
為了擴大這個課程的影響力,好食好事基金會等別在今年5月12日 與13日二天,先舉辦了二天一夜的Mini BootCamp活動,讓200位台灣創業者進行台灣區挑戰營; 8月2日及3日,MIT Professional Education專業提升教育課程,60位台灣食農產業高階人 士齊聚一堂,共同接受MIT國際講師帶來的震撼教育。
為讓生產與消費資訊更透明,讓產品設計與選擇更健康, 並讓環境與商業生態更永續,好食好事基金會運用跨界想法與MIT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同舉辦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, 讓學員們透過講師們的專業訓練課程及分組團隊合作進行學習。在6 天5夜中,學員每天從早上6點到凌晨12點接受講師上課與團隊討 論進行創意激盪,找出創新的商業模式及符合趨勢的技術運用, 密集的課程預期帶給食農產業更多的創新思維與應用,最終於9/ 15進行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的成果發表。
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邱子權興奮的表示:「 在工業化與綠色革命的副作用下,農地已逐漸被損耗; 氣候暖化所帶來系統性的衝擊不僅讓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面臨更 高度的競爭,整體糧食需求將增加70%。 在全球糧食供需嚴峻的情況下,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30%左右, 我們必須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搭配符合趨勢的技術運用, 讓消費者覺醒與反思進而重視飲食健康與資訊透明。因此, 好食好事基金會為鼓舞更多跨領域青年領袖投入食農新創產業, 讓不同領域的跨界青年一展長才,特別提供總金額近新台幣100萬 元的獎學金給入選的9位台灣食農新創明日之星, 並依創業內容評選出部份入選學員, 給予全額或是半額等不同的補助。我們期待今天的發表會能夠創造出 更多更新,並且可成功複製的食農新創模型。」
本次MIT率領世界級講師、業師、優秀校友共16位前來,包含生 技、網絡、創業、市場調研,及新創企業組織發展、 創新策略管理和技術等跨領域的專業講師。透過MIT高強度和高壓 的緊湊課程,學員們僅須花6天5夜即可完整訓練。在每天睡不到3 小時的情況下,學員們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並超越自己的極限,透過M IT教授、業師、評審們的專業指導, 匯聚創新能量並落實成實際計畫。
在今天的成果發表中,更邀請了各界重要的菁英領袖擔任評審, 其中包括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也是前台電公司董事長黃重球先生、 黑松董事長張斌堂先生、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先生、 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蔡玉玲女士等等...,要以M IT高評選標準選出最具食農創新創業的學員頒發證書。
好食好事基金會透過這一連串的食農創新創業的推廣計畫, 點燃台灣各界對食農想像的熱情,讓未來新創事業朝向透明,健康, 永續的三大目標前進,也見證科技與食農的跨界翻轉式創新,為台灣 食農產業注入新活水!
留言